EN
2017“读懂中国”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终评入围作品抢先看!
2017-11-21

 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重要子项目。该项目获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办方的同意,以“读懂中国”为主题面向国内外大学生群体征集主题纪录片作品。

     作为中国规格最高的大学生纪录片年度盛会,2017“读懂中国”大学生纪录片大赛获得了国内外高校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等全球著名高校的学生作品,收到181所高校/学院的380部纪录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往届。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有30部作脱颖而出,进入终评阶段。今天就抢先看一下有哪些作品入围了吧!

短片单元

《坎苏人家》
People in Kansu

1.jpg

导演:陈志定
片长:32min
学校:新疆艺术学院传媒系

      本片主要讲述,生活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新源县坎苏牧场的牧民努尔开力德一家的牧居生活。从冬夏秋三个季节的更替变化,真实的记录出当下的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场景。围绕努尔开力德他的一家,来讲述新老两代哈萨克族的不同生活态度。

《挑山工》
Heaver

2.jpg

导演:周伟
片长:29min
学校: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时代已经凌波微步,有些人却依旧负重前行。纪录片拍摄对象为泰山挑山工,以挑山工韩怀礼的生活为主线,记录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致所有担荷生活的担山者,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

《行走的单元》
My Micro House

3.jpg

导演:刘艺
片长:10min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大房子的沉重负担,为什么不能让微建筑来解决?面临毕业的“我”,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为自己订制一所小房子。原想在得到居民的认可后尝试居住在自己的微建筑里,却因为现实的土地所有权问题遭遇驱逐。

《尕措和牛》
Dugkartsho and yak

4.jpg

导演:阿斗尕措、范琪、魏红丽、海秀芳
片长:22min
学校: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从六岁起开始放牛,与牦牛共同生活了四十几年的阿爸,将来会离开牦牛,搬去县城居住的奶奶、考上重点高校,面临现代与传统、汉文化与藏文化交融的小女儿……传统的牧民生活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发生改变,在人与牦牛的相处中,藏民千百年来的文化信仰是否也已经被悄然撼动?小女儿从现代化的高校重返家园,她与牦牛的情感又从何谈起?

《生在纸中》
Living In Paper

5.jpg

导演:岑浩然
片长:8min
学校:浙江传媒学院
本片主要以吴善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对生活与剪纸的感受作为主线,阐述中国剪纸文化。

《盛满鱼虾的池塘》
Fairyland

 6.jpg

导演:闫小旭、包金华
片长:10min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影片展现了云南首丘北县普者黑村仙人洞的秀美山川和当地三位主人公的生活片段。毕摩张玉先讲述了撒尼族的文化变迁、从外村嫁入普者黑村的毕建红讲述了仙人洞村的发展和自己的美好生活、当地舞蹈队“撒尼彝韵”的钱丽英讲述了舞蹈队组建和坚持以及自己结婚、生子的幸福生活。彝语“普者黑”意为“盛满鱼虾的池塘”。

《在路上》
On The Way

 7.jpg

导演:黄述、周佳颖
片长:17min
学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

      刘亮是邵阳县谷洲镇一名普通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他为人随和友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步幼童都会亲切的喊他一句刘师傅。因中青年多数外出务工,该镇的人口主要由老人儿童的二元结构构成,他们更渴望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得到心灵上的抚慰。刘亮作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将老人视为自己的父母,把小孩当作自己的子女,用无数个光影故事哺育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用实际行动服务着百姓乡亲。

《 独脚潘》
The Hero With Single Leg

8.jpg

导演:潘博洋、郑鹏飞
片长:20min
学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独脚潘”原名潘俊帆,他在一次车祸中永远地失去了他的一条小腿,但是坚强的他选择了笑对命运的捉弄,开始采用徒步的方式走向新的人生。他和他的假肢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一起走过了大漠戈壁,也走过了黄山的168公里徒步线路。纪录片通过深度挖掘“独脚潘”与社会、家庭及自我的关系,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英雄。与此同时,影片也探讨了残障群体的社会问题,挖掘着命运与人的永恒话题。

《铁的匠》
The Hammersmith

9.png 

导演:袁帅
片长:6min
学校:山东艺术学院

      71岁的牛祺圣研究、打造了一辈子的传统农具,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始普遍。话虽如此,可铁匠牛祺圣和他的儿子牛大伟还在坚持手工打造农具,他们身上散发着匠人精神的气息。再有匠人精神也得填饱肚子,时代在发展,铁匠也要与时俱进,父子俩开始创作铁的艺术,没想到还真搞出了名堂。

《美姑》
Time Loop

10.jpg 

导演:王哲
片长:20min
学校:山西传媒学院

      每一个新学期,爱慕希望小学都会迎来一位新的支教老师,位于山区的孩子们渴望老师将外界的一切展示给他们。一学期支教任务结束,老师们即将离开,伴随老师离开的是孩子们的送别的歌声和纯净的微笑。

《歌声里的春天》
Singing in The Spring

 11.png

导演:刘建平
片长:16min
学校:上海戏剧学院

      洋泾中学的快乐小男生,在“魔鬼老师”刘芳的悉心带领下,实现合唱的梦想。天籁之声曾在第八届世界合唱团比赛中感动拉脱维亚。春天里,他们却在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前的公演中遭遇失败,他们该怎样调整心态重新启程呢?

《心灵》
The Pure Soul

12.jpg

导演:李阔
片长:32min
学校: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纪录片《心灵》从“女性”视角出发,强调纯视觉性的创作样式,带有实验性的记录了一位来自现实社会中接受特殊教育的聋哑女孩学习和生活的“成长”历程。

《向阳小子》

The Boys of the Sun

13.png 

导演:骆生
片长:12min
学校:上海戏剧学院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襄阳南路的向阳小学,有着一支支“微型”足球队。孩子们在有限的场地(篮球场)上不懈进行着3对3足球比赛;小小年纪接受着专业的足球训练,每天下午3:10就是孩子们训练的开始;校长洪雨露曾说,“我怕我们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玩了。”表面上是不断充实的课余生活,实际上则是素质体育在当代的新体现,但是孩子们真的喜欢这种素质体育吗?

《从心所欲》
Life as he likes

 14.jpg

导演:杨骊珠
片长:20min
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一个五线城市里的老头杨桥元八十岁时和妻子离了婚,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狭小空间,他的生活与周围格格不入,他仍旧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着自己种的发臭的食物;在家里挖地窖,改造房屋。周围所有的亲人邻居都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当孙女杨骊珠第一次近距离与爷爷接触之后才发现爷爷表面糟糕生活之下他对生活的个人态度和选择以及杨桥元那极其不堪的外表之下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历久弥新》
Lasting Charms

 15.jpg

导演:侯佳惠、陈瑶
片长:19min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李安格,1928年生于山东青岛。195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学院的他,却与中国排球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伴随着中国排球事业走向巅峰,也是李安格一生最好的注脚。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的李安格,并不认为衰老等同于迟暮的萧索。他仍坚持着排球的研究,并开启了自己的合唱事业......


《海平面之下》
Below The Sea Level

16.jpg

导演:单筱宇
片长:20min
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一个成长在青岛海边的女孩,有一位船长父亲。女孩从小听父亲讲述了很多海上的故事,那时就在心底埋下了探索大海的种子。这一次,她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为了自己对海洋世界的向往,报名学习专业的潜水知识。她能否克服困难学会潜水呢? 海平面之下,这是一次对潜水运动的尝试,是一个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故事,是一个年轻灵魂对生活的追求,也同样是人与自然磨合的过程。

《柯克亚》
Kokyar

 17.jpg

导演:陈泽涵
片长:29min
学校:新疆艺术学院传媒系

      影片讲述了被维吾尔族家庭收养了三十年的汉族小伙郭俊文(尼加提)与养母生活观念上的冲突,两人生活互相依赖而又充满矛盾,但最终他们发现谁也割舍不下这段三十多年的亲情。

《我只是不想停下来》
I Just Do Not Want To Stop


18.jpg

导演:陈炫璋
片长:14min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本片讲述的是一位本来拥有大好青春的年轻人林俊良,在16年6月的时候发现自己患上了混合型血管癌;面对癌症他没有选择放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带着自己的信念和对死去的朋友的承诺,骑着摩托车走一趟大理的旅程。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是过克服这些困难与挫折后,获得了心灵上的释放。

《后会无期》
The Last Village

 19.jpg

导演:董娜
片长:12min
学校: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

       村子里只留下了一户人家,老两口,一院房。小路一如既往的迷人,可村里的百姓已各奔东西。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为即将回来的儿子和孙子准备东西,在这过程中老两口从期待到最后的失落,但是他们仍愿继续留在这里。走出村庄的人何时又会归来?归来时故乡可能早已不在。

《莫徭勉》
Moyaomian

 20.jpg

导演:陈相宇
片长:8min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瑶族羊角舞是广西恭城瑶族独有的祭祀舞蹈,再现了古代先民狞猎时的情景它展示了瑶族先民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它原始味浓,独具民族特色。羊角舞以舞为主,配以大鼓,钹、锣等乐器。舞蹈时动作原始粗犷,号子低沉,凄婉,是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舞蹈。 《莫徭勉》耗时一年拍摄素材,通过非遗传承人伍有光的自述,与观众分享羊角舞独特的艺术魅力, 让更多人了解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街头艺人》
Street Artist

 21.jpg

导演:王雨琪
片长:21min
学校:上海戏剧学院

        2014年,上海开始试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首批发出八张上岗证。用易拉罐做工艺品的李雄刚苦心钻研,变废为宝,幸运的拿到首批上岗证。模仿卓别林的闫建国认为做街头艺人既能谋生也能娱乐,捏面人的手艺人周美林为拿证四处奔波却屡屡碰壁……一年又一年,上岗证到底对街头艺人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这些街头艺人又将何去何从?

《戏如人生》
The Changing Face of Sicuan Opera

 22.jpg

导演:杰尔哈德·都都
 Gerhard Adrian Dudu
片长:11min
学校:罗马尼亚国立卡拉伽列电影

      川剧是流行于巴蜀、云、贵等西南地区的民间传统戏剧艺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川剧的欣赏意图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人眼中,变脸、吐火、藏刀等艺术技巧已经成为川剧的代表性符号,人们走进戏院,去感受技巧带来的视觉冲击,而忽略了川剧作为传统戏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声腔特色、表演程式以及川剧剧本较高的文学价值。“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周列国”,川剧如此博大精深,岂是一技能以蔽之?

《言有尽而意无穷》
More than words

 23.jpg

导演:马缘君
Vikram Arora
片长:11min
学校: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

      一个来自印度的旅行者走在贵阳街头,他很惊喜的发现许多让他想起家乡的东西——人们与生活的斗争,几乎是一样的。然后他被城市中包围着他的平静的节奏而吸引。他的追求将他带到书法里。与两个学习书法的学生和书法大师以及两个为生活而学习书法的人的对话给了他人生重要的一课。《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来自于一个学习了中国文化重要部分和使之更为了解自己的学生的个人旅行见闻。

《草原》
Grasslands

 24.jpg

导演:彭纳丹
Nadan Pines
片长:13min
学校:特拉维夫大学

      影片记录一个外国青年在探索和追寻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导演本人为该片的主人公,来到草原来寻找蒙古族人民的文化,探寻成吉思汗的故事,感受他的独特魅力。

《牧马之原》
The Horse Land

 25.jpg

导演:德米特里·科诺菲利
片长:11min
学校:特拉维夫大学

        影片讲述了乌审旗草原上三位牧民在日常点滴中传承蒙古族马文化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牧马数十年的宝合有,视马鞍工艺为毕生事业的贺西格达来和创办马文化博物馆的额尔德木特古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出蒙古人与马的深厚感情,以及马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影片以对人、马、自然三者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为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长片单元

《司公》
The Wizard

26.jpg

导演:魏思伟、杨洋
片长:50min
学校: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甘肃省临洮县,当地有一种古老而传统的祭祀仪式——傩舞,俗称跳神,跳神的人则被称为司公。当地司公行业里有一个传说:跳神人必须代代相传,而且传男不传女,否则,家族将遭受神明的惩罚。张司公的儿子不愿学习,一个人跑到苏州打工去了。张司公为了让儿子继承,开始想各种办法……

《我是城管》
I Am A Chengguan
27.jpg

导演:杨洋
片长:96min
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影片纪录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在创建文明城市下的一次集体大整治,影片拍摄长达将近两年时间,纪录了城管与摊贩、拆迁户的博弈与双方的困境和无奈。

《守望》
The Catcher in The Countryside

28.jpg

导演:潘海涛
片长:61min
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南方的农村里,一个叫明伟的守望儿童与他奶奶爷爷辈的空巢老人,在农村的生存的故事。其中反映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隔代教育等问题。

《藕》
Lotus Root29.jpg

导演:李继高
片长:52min
学校: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系

       纪录片《藕》以笔者的父辈扒藕人为拍摄对象,跟踪拍摄他们在外地讨生活所遇到的人和事,他们像候鸟一样长年的奔波于南北几个主要的莲藕种植省份。他们以“藕”为生,在外讨生活的过程中和家庭又有着像“藕丝”一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用镜头凝视扒藕人的生活状态,通过镜头真实的记录和表现出我的父辈扒藕人他们在当下社会中用双手从泥土里讨生活的真实故事。农民的辛苦和朴实不去颂扬,父辈勤劳踏实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

《何去何从》
Antonio Pedro 30.jpg

导演:于文超
片长:40min
学校: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影片讲述了美籍外教Pedro在中国重庆大学任教多年,决定终老中国之际,因新政策的颁布,而面临一系列抉择的故事。Pedro年近古稀却依然活力无限,周游世界,终身未婚,把自己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他决定归宿,全力以赴自己心爱的事业时,命运似乎又跟他开起了玩笑,是走还是留?发誓绝不再回美国的他,到底何去何从?

     本次大赛最终获奖名单将会于12月12日在“读懂中国”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推优分享会上公布,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