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拍摄需要手法,就跟电影需要替身是一个道理”│艾美奖提名摄影师谈“BBC造假”
2018-09-19


        获艾美奖提名的野生动物和自然历史摄影师:潘光平(Jacky Poon),曾为BBC、迪士尼、美国国家地理等机构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前天他空降广州,跟前沿·科技训练营的学员们分享了他这么多年在野外的拍摄经历和心理历程。这个阳光大男孩还跟我们谈到了之前“BBC造假事件”,他认为BBC应该是坦白,告诉公众事实的缘由,而不是自己默默地承担骂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 专访艾美奖提名摄影师 Jacky Poon 潘光平(点击即可观看相关视频)

        723日,由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组委会主办的前沿·科技训练营正式开课,潘光平先生是第一位授课老师。潘光平总给人一种自信又亲切的感觉,让人不禁感叹,他是那么的年轻,居然拥有如此丰富的野外拍摄经历,而他对纪录片的见解是既犀利又特别。


专访现场


        GZDOC你之前在BBC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都担任过摄影师,你觉得这两个国家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潘光平:其实我工作的基本上都是英国团队。就算是帮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通常也是找英国团队拍的,然后在美国播出。之前也有新西兰的团队找过我,但其实他们(风格)都挺英国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文化上的差异。有的时候他们对镜头上需要拍的时长,以及拍的角度和风格的需求可能会不一样,这个是最大的差异。

 

        GZDOC你在国外待了那么久,在你从事的行业中,华裔工作者会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吗?

        潘光平:我基本上国外长大的,我说英语是没口音的,对于他们来说,我就是一个英国人。在英国,移民有很多,各种肤色的,而他们就是把我当一个英国的摄影师,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工作和团队合作上面,他们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他们对英语要求比较高,但最后是我来负责,我说了算。所以就算我找一个摄影助理,他不会说英文,但他不用跟导演沟通,只要跟我沟通就行。虽然也要做翻译,但他能把我给他的工作做好,这是最重要的。我还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一个对于华侨、外来人士的偏见,没有。


        GZDOC也就是说在团队中,能力和专业性才是最重要的。

        潘光平:他绝对会看你能力,口碑,然后再看你以前拍过的东西。但是比如说你跟某某导演合作过,那他找你就可能是因为那个导演,而不是因为他看了你的作品。


潘光平曾参与《我们诞生在中国》的部分拍摄

(图片出自百度百科)

        GZDOC我们看国外的自然类、人文类纪录片,通常拍摄的内容没有仅限于自己的国家。而中国的纪录片似乎又都只是在国内进行拍摄。你觉得为什么?

        潘光平:这样的情况,第一是因为,我们拍国外的内容给谁看?拍国内的原因是,其实国外要来国内拍不容易,他们要经过很多手续,时间控制也特别紧。而国内我们自己去拍,比如说央视,发一个批文你就基本上什么地方都能去,能把东西拍好,所以我们比较容易拍国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不会因为你是某某团队而去看你的片子,而是因为你的片子好。为什么有一些中国纪录片会找国外的团队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方面,知识方面和编故事的能力方面都很综合。但是,我们还在国内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国家都拍不好的话,怎么比国外拍得更好?


        GZDOC你曾在2016年的一个采访中表示,当时你认为国外的纪录片好就好在他们商业化了,他们有人关注就有钱去拍片子。那你认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趋向商业化了吗?

        潘光平: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了,但是还是没有钱。因为现在是中国自己的播放平台不认同我们自己的拍摄成果,所以这个钱还是到不了我们手上。说实话,现在最起码我是一个摄影,我可以做到一些前期调研,故事内容,这些我们都能做。但中国没有一个能剪野生动物纪录片的人,这个是跟你剪其他东西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剪纪录片,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素材,能用的就这么多。拍电影也是,拍的镜头基本都是能用的,不会无缘无故为了一个镜头花太多时间,因为都是钱!但拍野生动物,拍了十几天,有一堆素材,你要在里面把这个逻辑剪出来,完全是另外一种剪辑方式。所以我们就缺乏这样的一个人。我现在独立制作片子,都是寄到国外去剪,除非我们有这个人,可以完全自己独立地剪。但现在,就算是中国播放平台愿意给我们投钱,到最后还是寄到国外剪,因为人才缺乏啊。并且,中国市场的要求已经超过了我们能拍的手法了。他们现在看的都是国外拍得最好的大片,怎么可能再回到国内制作的一些小片。


香格里拉神秘之猴

(潘光平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 

        GZDOC你是怎么看待“BBC造假事件的?

        潘光平:我觉得BBC需要去承担自己造成的一个误解。其实为什么不能让你知道,是因为必须要这样拍,不然的话这个镜头出不来。如果真的去拍北极熊分娩,他有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对于拍摄人员来说有生命危险;第二,对于动物来说绝对是很大的危险,受到任何的干扰北极熊妈妈都有可能弃婴。我宁愿不拍这个,也不愿意去干扰这个事情,这个是我们拍摄的宗旨。其实很多拍摄都不是在现场情况,特别是小型动物,我们都是在可控条件下饲养的。如果你去拍野生的动物,万一动物发现你了,他就不会再自然的表现出他自然的习性了。它会在一个地方躲着,看着你。你这样就拍不出故事。

        拍摄需要手法,跟电影需要替身是一个道理。你为了不影响动物,还要给大家看这个东西,而且这个片子不能再来一遍,这个动物也不能再来一遍,所以我们可能有别的拍摄手法。很多时候,拍摄的这个个体可能跟下个个体不一样,但我们说的还是一整个故事。我们都是按照镜头表走,按照脚本走的,如果你要死跟一个动物拍一个他的故事,你写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拍上,因为首先它有自己的习性。第二,对那个个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能想象到你天天跟着这个动物,到最后,可能它的同伴都完全不理他,因为有一群怪怪的人类跟着他。

        所以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是有手法的。我觉得BBC更需要做的,是给大家公开,去理解这是一个什么状况,并不是等大家发现了以后,然后给你说,哦,你没问我。


        关于下一个拍摄计划,潘光平表示从现在到年底他都在拍《中国神奇的动物王国》,是一个系列片。并且现在还在拍摄一个纪录电影,但这个就不方便透露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