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真实生长》定档2月24日,腾讯视频独家上线!
2022-02-17


2018年,一个名为《真实生长》的项目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发端于2012年,捕捉近千小时的素材,以教育改革为大背景,真实记录了三位少年的成长故事。

从高中到大学,从懵懂青涩到成熟稳健,主人公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过招;

从“鸡娃”到“内卷”,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拯救计划”,青少年永远处在激烈的竞争文化之中,

一边消极地应对着来自外界的规训,另一边不断焦虑与自省、在挣扎中前行。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这一次,它终于要和观众们见面了!


图片


关于成长的青春题材作品并不少见。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用镜头记录下一个男孩12年的成长经历,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

《人生七年》里,导演迈克尔·艾普特用每7年一个轮回,将人生的无常和时代的变化悉数捕捉。

2019年上映的《零零后》为在中国经济腾飞时代生长起来的00后一代画像,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好评。


图片

电影《少年时代》剧照


独立导演郑琼执导的纪录片《出路》,用六年时间跟拍三个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给成长赋予了新的含义。

周浩执导的《高三》以真实直白的记录,让观众们看到了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真实生长》也是如此。

根据《2010-2020中国教育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一学校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试点校。

几位导演扛着摄像机进入十一学校,希望用镜头捕捉到教育变革的点滴。

跟拍三位主人公陈楚乔、李文婷、周子其的日常生活。


图片


跨越时空拍摄,往往深藏着制作人用心和坚持;

这是一场不知尽头的马拉松,也是一场值得敬佩的接力赛。

有的人进组几个月,有的人进组数年,他们带着不同的理解,记录主人公的“真实生长”。

设备也从HDW-900R(高清磁带机)到FDR-AX40(家用硬盘小DV),再到Canon 5D3。

这是主人公们的成长故事,是教育改革的真实记录,也是电影拍摄技术的步步提升。

三个“我们”,跃然纸上

定档预告

高一时候的陈楚乔,有些早熟,个性鲜明,具有艺术气质。

有些锐气的她,面对镜头,语言表达稳准狠,怼天怼地。

独立和自我,呼之欲出。

高一的时候,她就把追求内心的成熟,放在首位。

一路走来,她疏于课业,却在创作领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随着自我认知的逐渐明晰,岁月为楚乔增添了许多成熟的气息,长长的卷发、淡淡的妆容。


图片
图片

三年时间

陈楚乔的变化


主人公李文婷是个敏感、胆怯的小女孩。

比起身边的同学,她从样貌和语言,仍像个小孩子。

她认为同学太“装”了。

这个平凡的女孩子,并不是学生时代里的明星;

但她却默默努力着,向上生长,

不断探知成长的边界,突破自我。


图片
图片

三年时间

李文婷的变化


另一个主人公周子其,高中时期透着恣意和快活。

他博览群书,头头是道,挑战权威,恰似“初生牛犊不怕虎”。

可面对未来,在缥缈的理想和真实的生活之间,他始终割裂,

乃至大学期间,终于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原来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成长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一帆风顺”。


图片
图片

三年时间

周子其的变化


此外,现实生活的变迁,以及背后的选择、相应的博弈,也是显性的变化。

楚乔深造成为导演,子其考入北大,文婷选择了精算专业。

他们的个性、喜好、家庭、学校,各种元素的影响力,在这些选择中一一呈现。


“梦之队”护航


《真实生长》有太多的波折,曾一度放弃,也曾毫无希望。

那些接力参与的导演、摄像、剪辑、美术设计们,传奇般完成了项目的前期筹备和采访工作。

在入围2018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终评后,腾讯视频决定介入项目,为剧组重新燃起希望。

在广州节的推荐下,青年导演张琳带领团队参加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BCM),

而后又前往第十届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获得了众多的支持和关注。

知名纪录片导演周浩、徐小明加入团队,为项目保驾护航。


导演:张琳


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成员。

作品《大一》荣获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DV类金奖;

2013年荣获“下南洋”视频剪辑大赛一等奖;

2014年担任《飞鱼秀》副导演、第一剪辑,荣获2015成都剪辑艺术金沙奖“最佳纪录电影剪辑奖”;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版)剪辑师;后担任《真实生长》导演。

图片


2020年至2021年,《真实生长》先后入围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提名”评优单元、

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优秀系列纪录片、提名第十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纪录片导演、优秀系列纪录片;

提名第十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新人纪录片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图片

张琳在2018年广州节现场


2012-2019年,960小时素材,400万字采访手记。

纪录的使命告一段落。正如,英国纪录片学派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提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

未来,是更艰难的挑战。

海量的素材如何处理也成了创作团队们面临的难题。

2019年,周浩作为监制加入项目时,他意识到素材量的庞大,

便要求导演,每周跟踪场记进度,了解场记内容。


图片

监制周浩


他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发掘导演的潜力。

周浩采取了不断挑战与颠覆导演的方式。

虽然这也让一版又一版不停修改的张琳大呼吃不消。

从故事定调、内容深度、场景勾连、平衡讲述等等角度,周浩不停地抛问题,她不停地提方案。


图片


这看似折磨,却也是让这位青年导演跟随主角们一起“真实成长”的一部分。

一年之间,一次又一次地修改。

导演张琳最终选择,以时间为主干,以一幕幕校园事件为枝条,以体现变与不变的一组组细节镜头为叶片和花朵。

最后构成《真实生长》4集的内容,并以高考为终章。

图片


真实生长?非真实生长?


有人说,BBC《人生七年》展现的不过是主人公7年一次人生的剪影而已,

然而坚持50年的纪录,我们却看到时代的变迁、个人命运的交错。

这里没有价值判断,只有真实、简明的记录,以及无穷的回味。

《真实生长》的主人公曾经说,参加纪录片录制这件事本身,就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图片


为了让被拍摄对象尽量降低对摄像机的感知,剧组一度住在学校、吃在食堂,

拿着孩子们课表,突然袭击而又漫无目的的记录了每一次上课、课间的打闹、课后的讨论,

陪着他们回家、外出、考试等,逐渐获得孩子们的信任,

让镜头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逐渐降低了表演的可能性。

在这里,纪录人与孩子们既是彼此的见证者,又是彼此人生的陪伴者。


图片


当影片完成的那一刻,是对孩子们成长的回望,是孩子们人生历程的总结;

但同时,也是纪录片人使命的完成,坚持多年努力的回应。这是彼此的成就,

这或许是拍摄者和拍摄对象最好的结局。


图片


镜头中的成长是真实的吗?

浩繁的记录是真实的,创造性的剪辑也尊重了生活的丰富性,

如果说有任何不真实的成分,那就是记录的篇幅毕竟有限,也无法不加剪辑的呈现全部的记录。

《真实生长》是对普通生活忠实记录之后的提炼,是对琐碎生活的超越,是对成长有态度的呈现。

2月24日,让我们一起走近三位主人公的故事。

或许你可以收获一个,关于成长的答案。

图片